★分类代码和识别代码

  例如钮扣电池的代码为 LR44。该代码是电池业界的通用型号。只需看一下这一型号,业界人士就会立即知道是碱性电池、1.5V、以及其形状及用途等。
  象这样给予各个文字某种意义,并为了使商品立即被人(制造商或业界的人等一部分人)识别而附带的代码称作“分类代码”。
  在该商品的北面印有 4901660103451 的代码。如果仅看这一号码,恐怕连商品厂商的人也不会清楚是什么商品。该代码表示,这是附带有日本(49)的01660这一厂商识别代码的厂商,附有10345这一商品项目代码的商品。该号码本身并没有意义。因为该商品的详细内容、采购价格、销售价格等情况已存储在计算机中这一号码页中,因此这一代码只是打开该页的记号而已。
  旨在识别这种页的代码称作“识别代码”。
  统一商品代码、EAN代码都属于识别代码。

★统一商品代码的历史

  制定统一商品代码的制定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食品业界。那时计算机正在迎来投入使用的黎明时期。
  店铺由原来的面对面销售方式逐步向大型化发展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市形式的大型量贩店。但是随着店铺的扩大也出现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当时的收银处计算商品相当耗时,无法支持越来越多的商品。(大概对日常生活中习惯于使用12进位制的美国人而言,不擅长10进位制的计算吧)
  为此人们试用了各种方法,比如在商品中附加重量与价格相当的金属,通过计算总重量来换算成金额;或是在计算机刚刚普及时使用堪称条码鼻祖的“公牛眼”同心圆状条码等。但均没有得到普及。
  在这种形势下,1967年,著名超级连锁店KROGAR首次采取了将后来成为UPC原型的条码印到商品、并通过电子扫描仪读取的方法。
 当这种条码投入使用,并在逐步普及到全国时,当然就要求有一个“统一的商品代码”。
  1970年,美国食品连锁协会制定了称作 UPGIP 的食品统一代码,到了1973年, 由UPCC制定和使用了包括普通百货、药品等在内的、称作UPC的普通商品代码。由此条码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。
 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提高,统一商品代码的普及不仅停留在现金出纳机的销售管理方面,而且还在库存管理、采购管理、销售额预测等所谓的POS导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日益成为大型量贩店的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  受条码在美国普及与成功的影响,欧洲各国也在1977年效仿美国,制定了称作 EAN的统一商品代码。
  最初EAN的对象只是自由主义经济圈的欧洲各国,但是由于在构成代码体系之初就考虑到了全球化问题,因此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加盟,确立了全球的统一商品代码体系,并发展至今。
(→参照标记

★统一商品代码和条码的关系

  非专业人士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,因此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。
  提起EAN代码就会立即想起附带于商品的条码,EAN代码是用条码这一“符号”表示附带于商品的统一商品代码,即“本来意义的EAN代码”。
  也有不少虽然具有EAN代码,但是并没有附带条码的商品。
  以房瓦为例,房瓦并不是普通消费者在超市购买的物品。因此即使附带用于通过POSREG结算的条码也没有多大意义。
  但是,在制造商与代理店、代理店与批发商等之间的交易中,需要通过附带于房瓦中的号码----EAN代码来进行订货和发货。
  附带于商品的统一商品代码为EAN代码,用条码表示的是EAN符号。不要混淆这两个概念。

返回前页 / 返回种类一览表


Copyright 1997 (c) Nippon Barcode Co.,Ltd.. All rights are reserved.